学生时代的“小秘密”,可能是日记里的心事,手机里的聊天记录,也可能是身份证号、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。若不注意保护,轻则被打扰生活,重则可能遭遇诈骗、隐私泄露等风险。掌握以下正确做法,守护你的“小秘密”。
不随意“晒”:微信朋友圈、QQ空间、微博等社交平台,不晒含有个人信息的内容,如学生证、家庭住址、行程轨迹、聊天记录等。
不盲目“填”:非官方、非必要的网络问卷、不明链接里的表单,绝不填写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。
不轻易“给”:陌生人或网友索要你的照片、视频、私密话题,以及手机验证码、账号密码,一律拒绝,警惕“熟人”以“帮忙”为由套取信息。
防“随手丢”:含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、试卷、缴费凭证等,丢弃前务必涂抹或撕碎关键信息(姓名、电话、地址等),避免被他人拾获利用。
防“随口说”:面对校园里的陌生推销人员、校外人员,不轻易透露自己或家人的作息、住址、经济情况等,警惕“套话”式隐私窃取。
若发现日记被偷看、照片被传播、信息被泄露,或因此收到骚扰、威胁,第一时间向信任的老师、家长说明情况,保留证据(如聊天记录、截图、实物),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或教育部门求助。法律明确保护公民隐私权,你的“小秘密”值得被严肃对待。